增量配电业务真正的落地和顺利运营需要做到三个转换

2019-12-10 阅读:0 打印 扫码手机看

  一、从边际成本的角度去理解

  电改的初衷是增量配电业务,而不是增量配电项目。好比婚姻:增量配电网的项目投资就像谈恋爱结婚(以领证为目标),而增量配电网持久幸福的源泉在于婚姻(以经营获得持续收益)。

  目前大部分的增量配电网项目还处于谈恋爱和领证阶段,这是增量配电业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代表领了证就一定能幸福)。就像婚姻需要经营一样,增量配网的核心商业模式是运营+服务。这也是社会资本能够和电网企业比拼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电网企业在投资上可以用“边际投资成本”去打败社会资本的“初始投资成本”,这是投资竞争能力的一种不对称,但是恰恰这种边际效应,在运营上就成本电网企业的短板:规模效应需要集约化,集约化带来标准化,而电力用户在运营+服务上的需求,大概只有20%是标准化的,另外80%的非标业务需求,电网企业的“边际服务成本”,是远高于别的投资方的,甚至高于“初始服务成本“。

  以用人成本而言,电网企业的一线运行检修和客户服务人员,其人均的工资成本至少要高于社会人员的1.5倍,而且电网企业的人员也没有动力去做这个服务,人浮于事的结果是电网企业无法弥补的成本差距及服务效果。

  二、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去理解

  客户关注点只有两个:一是降低总体的能源财务成本;二是保障能源供应可靠性。

  这里的视角又很有意思,电网公司原来的视角是“关口视角”,就是只关注到客户“关口计量表”这个层面的需求,比如谐波、无功都是只关注到“与电网资产分界点”。但是客户真正的需求是“用电设备一侧”,所以当我们把配电业务的下边界从“配网与用户的关口”,扩大到“用电设备”,这里所蕴含的巨大市场空间和价值服务的机会,就不言而喻了。

  举例来说,客户从关口到用电设备这一段,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隐性成本,包括供电可靠性和内部的传输电耗,所以增量配电业务应该站在“如何降低端到端的供电成本”,以及“提升端到端的供电服务质量”的角度。这里的端到端,一端是供电服务的上边界,即与电网公司的关口;另一端是下边界,即到用电用能设备端。

  三、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以“端到端”和“成本+质量”的角度,就可以分析出未来增量配电业务的商业模式,包括了”投资+运营+专业服务+售电“四个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我们的视角是“端到端”,实际模糊了公共配网和企业内部配网的边界,这四个专业也包含了“公共服务”和“企业服务”两个范围,而且恰恰是这两个范围一起做,社会主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1、投资。即围绕资产形成某种价值共同体。这里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的投资结构,因为增量配电业务要形成规模性,仅有一个配网是很难的,必须在某个地域、某个省形成一定规模的资产集群,这需要进行结构设计;二是具体到某个试点,如何与业主、物业(原有运营方)、使用者(如租户)形成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2、运营。运营本身是一种服务,个人把它理解为具有通用性的基础服务。增量配电业务的运营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对资产的管理,也就是电网的运检专业(往下可以延伸到企业配电服务);二是对客户的服务,即电力营销(供电服务);三是对配电网系统的管理,即电力调度。

  3、专业服务。包括电能质量管理、电气安全、用电优化、能效服务等方面。这些都是在运营之上的更为专业的服务领域。对于投资方来说,这些业务都属于需求的长尾,可能大多数的业务都无法由基础的运营团队实现,更多的需要依靠专业服务企业,以生态合作的方式去展开。

  4、售电服务。从规模效应上说,不需要把售电业务看得特别重要,属于“锦上添花”的收益项目。

  四、服务理念的转换,才有增量配电业务的未来

  很多投资方认为增量配网和光伏、风电项目一样,投资或者并购了,就可以坐等收益,只需要少量的运营投入和关注就可以。这实际上是对电力业务缺乏理解造成的。

  增量配电业务真正的落地和顺利运营,需要做到以下三个转换:

  1、视野转换,从传统意义的“电网关口到用户关口”的“公共配电服务”,向“电网关口到设备侧”的“端到端全过程”转换,这样就能找到新的业务价值,并且实现与电网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

  2、视角转换,就是从“项目资产投资”,转换到“投资+运营+服务”的三维一体,即从BT,转换到BOT或者BOO。

  3、关注点转换,从关注“资产申报和挖掘”,转换到“基础运营+增值服务”持续保障收益。

  投资+运营,是基础服务;专业服务+售电,是增值服务。大多数的增量配网由于配电价格的上限被锁死,其基础收益率很可能低于8%,甚至低于电网的6%。因此必须在优质的基础服务上,通过贴近客户,贴近设备端的线下粘性,挖掘出增值服务的机会,才能把收益率拉高到资金收益率之上。

  更进一步说,需要详细设计服务产品,包括每种产品的商业模式,资源配置,技术模式,盈利模型。最终才能组合出增量配电业务的商业模式。而且这些服务产品不完全是规划出来的,还需要在市场上不断的打磨,试错,最终摸索出适合本项目的服务产品。


免责声明:电力设备市场网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