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智慧卫士”——国家电投智慧电厂助力新疆能源建设

2025-09-23 阅读:0 打印 扫码手机看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戈壁苍茫,天地辽阔。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五彩湾北二电厂近两公里的斜坡式输煤廊道里,一名“特殊员工”正沿着轨道平稳滑行——它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不时停下“脚步”,转动“眼睛”,仔细捕捉着输煤皮带的运行状态。

  “这是我们厂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虽然才‘入职’三年,但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了。”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能源化工”)五彩湾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杨泽鑫向中能传媒记者介绍道。在他身后,这个白色的机器人正沿着输煤廊道自动巡检,实时收集数据并回传至控制中心。

  “机器换人”赋能智慧电厂

  过去,这条长达近两公里的输煤廊道需要巡检人员每两小时走一趟,仔细检查输煤皮带是否跑偏、撕裂、打滑,监测设备温度是否异常。“人工巡检一次需要2个小时,而智能巡检机器人1个小时就能完成,不仅效率提高了一倍,还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五彩湾发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永强告诉记者。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是五彩湾北二电厂智慧电厂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疆电外送”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电源项目,该电厂两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自2020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就承担着国家电投“全烧准东煤”和“智慧电厂”两大课题的任务。

  “我们全力打造以‘智慧管理’、‘智慧安全’、‘智慧检修’、‘智慧运行’、‘移动应用’和‘三维数字化’为一体的智慧电厂。”杨泽鑫指着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以物联网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为依托,我们正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电厂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运行。”

  攻克世界性难题的“智慧大脑”

  在电厂中央控制室,记者看到了这个智慧电厂的“大脑”。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类运行参数,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调取任一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

  3287个传感器组成的神经网络,每秒可采集1.3万条运行数据,为这个“智慧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以前调整参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五彩湾发电公司集控单元长宋曦表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电厂攻克了“全烧准东煤”这一世界性难题。准东煤田煤炭资源富集,但高碱特性让它成了“烫手山芋”。如果全部使用准东煤,很容易造成锅炉内壁结焦,严重时需做停炉处理。

  传统方法需要掺烧20%的低钠煤来进行中和,但低钠煤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2022年,五彩湾发电公司实现“100%燃烧准东煤”的突破,年节省燃料成本8000万元。

  “智慧电厂燃煤机组100%燃烧准东高碱煤关键技术”被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组织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杨泽鑫自豪地告诉记者:“该技术运用以来,已累计为我们节省成本约2.3亿元,还在2024年5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降低了燃煤机组燃料成本,更拓展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碱劣质煤的利用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智慧电厂开创行业新纪元

  今年9月初,五彩湾北二电厂再添一员“猛将”——能源工业互联网安全联合中心、联合实验室合计六个中心两个实验室全部建成,进一步畅通了能源工业互联网安全专业队伍的输送与培养通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电投在新疆的智慧化建设不止于五彩湾电厂。新疆能源化工哈密能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作为国家电投首批建成的生产运营中心之一,汇聚了36座新能源场站、254.85万千瓦装机的实时数据,实现了与场站数据同步、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大数据预警、产销协同等功能。

  2024年,新疆能源化工落实国家电投“一省一中心”方案,结合新疆区域特点,构建了以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为省域中心,哈密、塔城、阿克苏为“分中心”的生产运营管理架构,全面统筹管理国家电投在疆新能源存量资产。

  离开五彩湾电厂时,夕阳西下,戈壁滩上泛起金色的光辉。厂区内,巡检机器人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控制中心里,智慧电厂的“大脑”仍在高效运转。

  这座戈壁滩上的现代化电厂,不仅是国家电投智慧电厂建设的标杆项目,更是中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从人工巡检到智能巡检,从传统运营到智慧管理,五彩湾电厂的变迁折射出中国能源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在智慧电厂建设的道路上,国家电投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新疆壮美的土地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电力设备市场网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