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协同树立线缆产品电子标识追溯新规则

2024-05-20 阅读:0 打印 扫码手机看

  5月14日,由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主办,中电协理事单位远东电缆承办的《额定电压1kV到35kV电子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标识团体标准会议在中国宜兴召开,行业内三十余位重要专家参会。

  《额定电压1kV到35kV电子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团体标准立项起草,将通过研发适用于电力电缆生产工艺和应用环境的RFID定尺测温芯片和电子标签,实现电力电缆定尺测温及多维精益化管理,支撑电力电缆生产、仓储、基建、运检等业务环节应用,构建电力电缆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验收规则等,促进电力电缆在物资管理、基建管理、运维检修等方面技术提升,助力实现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电缆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次会议参会专家重点讨论审议了《额定电压1kV到35kV电子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团体标准的术语与定义、电压标示和材料、技术要求、试验要求、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关键内容。尤其着重对电力电缆植入式电子标识的通讯规约、存储电缆信息、温度传感等功能、数据格式容量、安全防护、封装、植入等技术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并对各方意见进行了统一。

  该团体标准的制定将实现电力电缆测温标签随线自动化植入,以及测温电子标签与电力电缆工艺级融合,利用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配电网“哑资源”的识别,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配电网,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现配网设备感知、状态和环境感知,为配电设备的综合评价及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电力电缆的米级身份赋码,运行温度的在线实时监测,一方面打破以前设备资产管理混乱、人工工作量庞大、技术手段低的现状,强化配网设备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实现全配电网设备的状态监测,实时告警分析,有效降低配网故障次数,降低运维成本,全面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助力电力电缆设备精益化管理。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远东电缆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技术积淀深厚、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经过潜心研究和严格测试,已在2022年首批将芯片植入式智能电缆产品成功下线并应用相关项目市场,截止到目前已顺利交付多个配电项目,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应用,电缆行业正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智能电缆或将成为电缆行业“蓝海”所在。远东电缆未来也势必在智能线缆赛道上抢抓机遇,保持优势,充分利用智能化资源和趋势,为线缆行业发展提供远东智慧。

免责声明:电力设备市场网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