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中央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2-22 阅读:0 打印 扫码手机看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节目中心推出《开年迎新访名企》系列报道,对话中国华能温枢刚、中国电信柯瑞文、东方电气集团俞培根、中国建材周育先、中国中铁陈云等中央企业负责人,探索在“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重塑产业赛道的背景下,中央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加速破圈,赋予中国经济前行动力背后的创新密码。


  新年开新局,中央企业如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小新摘编整理节目内容为3辑报道,今天为您带来第3辑《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中央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image.png


  中国华能: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能源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那么,能不能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再利用?曾经的设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image.png


  在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验室内,有一瓶特殊的试剂,可以在吸收二氧化碳后分成两层,将99%以上的二氧化碳集中在下面,便于提取或再利用,使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降低40%以上。未来,可乐、啤酒等饮品都可以用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进行制作。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image.png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介绍,2009年,中国华能在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装置,年捕集能力可达12万吨。当前,中国华能正在建一个每年150万吨的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装置。


  绿色、低碳创新提速,核电攻关也在并行,就在最近,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意味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领域领跑世界。核电技术的核心是安全,而华能创新的高温气冷堆是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在全世界核电站中首次实现了“固有安全”。电站共有2200多套技术实现全球第一,为世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提供了“中国方案”。


 image.png


  2024年,华能建立了新的时间表,准备在新能源、核电、水电领域继续发力。


 image.png


  温枢刚表示,2023年中国华能新能源投产超过了2000万千瓦,2024年将会更高,其中海上风电是新能源发展中的重点。“我们希望到‘十四五’末期,整个电力装机里面,3亿千瓦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能超过50%,低碳清洁的能够超过57%。”温枢刚说。


  中国电信:加快量子技术应用规模化发展,构建高质量算力体系


  我国在量子科技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驶入“快车道”。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瑞文这样介绍最新的量子加密通话技术:只要一接通,量子通话就在保护当中。一次通话一个密钥,密钥是量子分发平台随机分发的。双方体验和正常通话是一样的,但外面是没办法去截获通话内容的,只能听到一些噪声。


  image.png


  目前,这一量子密话的全国在网用户规模已突破100万户。而在安徽合肥,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网也已建成。2023年5月,中国电信还全资投入30亿元,成立了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柯瑞文介绍,量子加密对讲已经广泛应用于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等多项重大活动的保障。目前中国电信正在加快量子技术应用规模化的发展,量子+通话、量子+网络、量子+平台,把量子的技术与我们的业务结合起来,推动业务创新。


  image.png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算力需求也在爆发式增长。全国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在青海海东,中国电信建成的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追溯绿色大数据中心,目前已正式上线运行。


  未来,如何能让西部地区的这些算力资源更好服务于全国的计算需求?在中国电信自建的“息壤”平台上,现在每分钟就能实现全国范围内数万次的算力统筹和调度,实现了对全国大型算力的协同调度和高效计算。


 image.png


  当前,中国电信正重点布局云计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数字平台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科研投入的增长。培育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方电气集团:装备制造升级,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东方电气集团是我国发电设备产量最大的企业,全国每四度电就有一度由这里生产的装备提供。在一座曾孕育出白鹤滩等巨型机组的车间,如今,在制的水电产品60%都是抽水蓄能机组的部件,2024年这里的成套抽水蓄能机组的产能将达到40台。


 image.png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介绍,抽水蓄能开始放量,未来几年会迎来较快增长。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以新能源为主,通过抽水蓄能的储能方式,可以解决好电力间歇性、不稳定的问题。


  image.png


  2023年,东方电气集团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厂房面积没有增加,产能的增加来源于数字化转型和效率提升。


  从500多吨的转轮到几百公斤的导叶,曾经的离散型生产在数据的无声传递中井然有序地进行。日积月累的数据让车间里的“大块头”从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变身智慧协作的加工集群,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比建成之初提升了20%。


  2023年5月,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150兆瓦冲击式转轮成功下线,实现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一个月后,他们便向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的冲击式水电机组发起攻关。


 image.png


  当奔涌的江河以700多米的落差飞流直下,水流对水斗冲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7.5吨的货车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撞击产生的能量,而需要经受150亿次这样冲击的水斗,则由焊接机器人采用3D打印的方式制造。


  俞培根认为,制造工艺的创新,必须有数字化智能化支撑。建成投产,那就是世界之最,东方电气集团的目标是要永远攀登高峰,永远追求世界之最。


  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从长三角到成渝双城经济圈,东方电气均有核心产业布局,“十四五”以来累计为地方贡献税费超过65亿元,增加就业机会3.3万个。如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为装备企业的升级按下了“加速键”。


 image.png


  俞培根认为,传统能源要朝新能源新兴产业方向走,东方电气要朝更加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走,要把氢能打造成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要研发攻关多种储能技术,要打造一个新材料的产业平台。


  2023年,东方电气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过42%。全年发电设备产出量迎来历史新高,达到4395万千瓦。


  中国中铁:加快智能化建造,突破世界性难题


  2023年12月14日,全球首台能爬陡坡的大直径硬岩掘进机“永宁号”,顺利打通洛宁抽蓄电站1号引水斜井,填补了我国硬岩掘进机斜井施工建设领域的技术空白,大国重器再度上新。


  image.png


  目前,我国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七成,而中国中铁的盾构机产销量更是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


  正在建设的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铁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建成后将创下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和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两项世界纪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智能建造。


  image.png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介绍,以6号墩沉井施工为例,这么大的一个预制沉井,从浮运到指定位置安放,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通过智慧感知系统,中国中铁实现了在沉放过程当中的可视可测可控。“这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是这个领域里的新质生产力。”陈云说。


  中国建材:基础建材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


  近年来,中国建材坚持基础建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过去,往往是基础建材反哺新材料的研发,当2023年基础建材面临压力时,新材料成长为支持企业转型的重要力量,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占比提升至将近60%。


 image.png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介绍,这些年,中国建材突破了低碳水泥、航空航天用高端复合材料、双碳方面碳捕集封存等,还突破了一些产业化转化的项目。


 image.png


  从构筑白鹤滩无缝大坝的低热水泥,到不留折痕的30微米可折叠玻璃,创新步履不停。过去,曾被材料“卡脖子”,如今,材料开启新赛道。


  缠绕碳纤维的储氢瓶如同电池块一般,加满氢后三个一组便能续航千里。得益于国产碳纤维技术和产能的突破,在氢能乘用车需求大量释放之前,一条车载储氢Ⅳ型瓶的生产线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批量交付。


  周育先表示,中国建材要提前布局一些前瞻性的研发项目,2024年将会以更开放的姿态,聚集社会资源来聚焦战新产品的研发。

免责声明:电力设备市场网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