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氢启未来”团队携手广东环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突破PEM催化剂国产化瓶颈,实现贵金属用量降80%、寿命突破8000小时的双重突破。
在全球努力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通过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制氢方式,被视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但这个“水变氢”的魔法一直有个大难题:制造过程中要用到昂贵的贵金属做催化剂,成本占比超过40%,导致氢气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没法大规模推广。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氢启未来”团队携手广东环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把制造催化剂要用的昂贵贵金属用量减少了80%,而且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从原来的4000小时延长到了8000小时,相当于一辆车的使用寿命翻倍,更加耐用了。更惊喜的是,这种催化剂的用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性能却和以前一样好,真正做到了“少用料,办大事”。
这项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从经济角度看,一旦实现量产,制氢设备的成本能降低35%,绿氢的生产成本也能从每公斤55元降到25元,这意味着以后用氢能源开车、发电,成本会大大降低,百姓也能用得起。从产能规划看,到2028年,每年能生产2吨这样的催化剂,足够供应500台大型制氢设备,推动氢能源在交通、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从战略层面看,这项技术让我国在氢能核心材料领域站在了世界前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