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Tec China 稳步上扬 清洁电力峰会亮点频出
¨ 招展顺利进行,行业标杆企业踊跃参展,80%展位已定出
¨ 专业观众招募正在进行,在线注册已经开通
¨ 携手德国能源署发布“德国能源转型2.0”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展览会(GridTec China)”将于2014年3月26-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会规模预计将达到25,000平米,参展商逾450家,参会嘉宾预计将再次超过1000人,同时将有国内外22,000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
截至目前,展会筹备工作顺利开展,GridTec China 2014展位预定的情况好于组委会的预期。目前国网南瑞、许继、平高、华能、华电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上海电气、日立、博润新能、良信等国内外智能电网龙头企业均已继续参展,并以大特装的形式高调展出。这些标杆企业的再次积极参与,表明了市场对GridTec展会作为智能电网行业风向标和展示平台的肯定与期待。据展览组委会的统计,目前GridTec展会80%的展位已经预定完毕,组委会预计将在春节后结束招展工作,将筹备工作重心转至市场宣传、观众招募、商业配对、会议筹备等展商服务方面。
在观众组织方面,据最新消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将着重组织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中核工业、长江三峡、神华、国家核电、中广核、浙江省能源集团、华北电力大学、中电建、中能建等十七家最大的电力集团及其新能源公司分别委排代表参观展会。同时,展会组委会已经与120多家行业媒体和主流媒体合作共同推广展会,并且正在与华北各主要新能源产业园区、智能电网相关媒体联合组织参观团。
目前,GridTec China 2014展会网上参观预登记已火热开通!观众可通过登录http://reg.koelnmesse.cn/regist/reg/2014/GridTecPreRegIndex.html进行登记。目前已经预登记的观众包括设备制造商、代理机构/分销商、国内及国际贸易商、电力集团、行业协会/专业学会、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研发机构、政府机构/政策制定/行业管理、服务公司(咨询、金融、法务等)等。预登记观众现场可以免去排队,同时获赠展会会刊一本。
“德国能源转型2.0版”- 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智能电网分论坛为您解读
作为GridTec China 2014年同期的重磅活动,中国清洁电力峰会将延续往届的成功(2013年参会代表达1208名代表)。目前,已经注册2014年中国清洁电力峰会的嘉宾400余人,预计今年的大会将再次吸引超过千人专业代表参会。德国能源署解读“德国能源转型2.0版”是智能电网分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
德国能源发展模式转型,也被称为“德国能源转型2.0版”是目前德国乃至欧洲能源产业的焦点议题。德国预计将在2014年初确定新的能源发展新政策,从而对2000年提出的“德国能源转型1.0版”进行全面修正,推出德国能源转型的“2.0版”。
目前德国采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补贴无条件并网。这个政策在德国现时也被称为德国能源转型的1.0版。很多德国人认为,在十多年来的时间里,德国能源转型的1.0版对德国的能源转型、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个政策已经明显不适应当下德国能源发展转型的需求,并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和经济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将结束无条件补贴全额并网的计划时代,今后也将与传统电力一样,在电力市场上进行交易,尽管在德国仍有很高的反对呼声,但这几乎已成定局。当然,风光电的成本多年持续不断地大幅度下降,也给实现可再生电力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创造了条件。无论这场变革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德国能源转型的2.0版不会减缓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反而会促生新的技术。正像一位大会发言者所说,技术永远走在计划和规则的前面,采用市场机制,就能催生新的技术,以使整个电力系统更加经济、更加可靠。
本次德国提出的能源转型又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这对于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德”为师的中国人来说,其冲击又是怎样的呢?本次2014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智能电网分论坛上将邀请德国能源署总裁斯蒂芬·科勒先生以“德国能源转型2.0版”发表主旨演讲,深入阐述德国能源的转变,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并分享值得中国借鉴的先进经验!
2014中国清洁电力峰会将于3月26-27日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大会将围绕清洁能源行业政策与法规、国内外最新市场动态、海外经典案例、先进的前沿技术等业内最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大会将在开幕式及主题大会外设立智能电网论坛、太阳能光伏论坛、太阳能热发电论坛、生物质论坛、分布式能源发展论坛等多场分论坛及技术交流会。智能电网分论坛将邀请来自全球的相关政府官员、国际机构、投融资机构、科研机构、海内外优秀企业的嘉宾共同探讨一下主要议题:
未来智能电网如何应对低碳、清洁能源飞速发展;
¨ 海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分享;
¨ 智能电网输配电系统及微电网;
¨ 智能电网装备与技术;
¨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 智能电网与风电并网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