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融合发展|坚强可靠|安全高效
第四届上海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可靠性及数字化运维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成功召开
目前,中国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高位稳定的建设发展阶段,全国轨道交通领域投资持续加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国正在实施的城市轨道线路总长度已达6675.57公里,这些在建项目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累计可研批复总投资高达41688.79亿元,其中机电设备采购额占据显著份额,约达4500亿元。
在中国由城轨大国向城轨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大量前沿技术与新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之中。有力的保障了现代化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这些先进技术的引入,不仅提升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更为现代化轨道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彰显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雄厚实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6月5日—7日,第十七届上海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第四届上海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可靠性及数字化运维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与《电力设备市场》杂志社共同主办,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供用电》杂志、《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共同协办。众多专家、学者及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分享经验,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轨道交通电气化建设领域取得的经验和丰硕科技成果,还针对智能供配电技术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创新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交流和探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供电安全,还有效提升了轨道交通行业的防灾、减灾能力,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慧的启迪。同时,此次论坛还紧密结合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绿色城轨、智慧城轨的建设进程。通过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论坛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交通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吴命利致辞。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家妤致辞。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维护保障中心总工程师奚笑冬致辞。
会议共有12位专家学者分别就供电交通供配电高质量发展、数字孪生供配电供电可靠性管理与实践、智慧运维、新能源与轨道柔性供电技术融合交通、同相供电技术、地铁杂散电力腐蚀防护技术、云平台管理等方向作了精彩报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侯义明作了“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服务轨道交通电力保障”报告。
国网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网中心柴炜博士作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探索与实践”报告。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副总工程师作了“香港地铁智慧供电孪生系统科创成果交流”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李腾教授作了“新能源接入的轨道交通柔性牵引供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供电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魏云生作了“北京市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报告。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高级工程师王硕作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绿智应用与探索”报告。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勘察设计大师靳守杰作了“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质量发展探索”报告。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名刚作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综合技术研究”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解绍锋作了“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技术及应用”报告。
浙江幸福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设备中心主任刘世敏作了“同相供电在温州S1线的应用及未来思考”报告。
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副总工程师、资深师谢昌富作了“基于云平台管理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智能供电系统探索”报告。
会议最后,一场热烈而富有深度的圆桌讨论圆满落幕。参与此次讨论的嘉宾阵容强大,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吴命利、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轨道交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铁电气化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李爱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所总工程师孙名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侯义明、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靳守杰、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师谢昌富等众多行业专家。
专家们围绕轨道交通行业供配电设备数智融合、绿色发展及最新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发展趋势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总结。他们综合探讨了综合监控系统选型及数字化等智能运维技术的最新进展,全面回顾了我国轨道交通电气化建设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和科技成果。在讨论中,专家们积极分享智能供配电技术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创新与应用,共同探索提高轨道交通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现代化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贡献智慧和力量。此次圆桌讨论不仅加强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也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