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全链驱动维谛技术(Vertiv)领跑AI全链智算新赛道

2024-10-13 阅读:0 打印 扫码手机看

  全球智慧•全链驱动维谛技术(Vertiv)领跑AI全链智算新赛道

——访维谛技术(Vertiv)中国区ACP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赵呈涛先生

  摘要:《数智元》杂志记者日前采访了维谛技术(Vertiv)中国区ACP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赵呈涛先生,就智算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需求、供配电应用趋势以及AI技术对供电系统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智算中心作为支撑其高效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维谛技术(Vertiv)以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不断为智算中心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数智元》杂志记者采访了维谛技术(Vertiv)中国区ACP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赵呈涛先生,就智算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需求、供配电应用趋势以及AI技术对供电系统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image.png

  1、智算中心高密趋势

  记者:从数字化到数智化,从计算到智算,数据中心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智算中心正加速呈现。那么,智算中心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本质需求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智算中心未来的供配电应用趋势?

 赵呈涛:智算中心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核心需求主要聚焦于两个领域:一是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能耗管理,二是采用前沿高效的制冷解决方案,以应对高密度计算带来的散热挑战。

  针对智算中心供配电方面的变化,我们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随着智算中心功率需求的快速增加,从原有的单柜6kW,直接跃升到要应对英伟达GB200级别的GPU超级芯片。2024年英伟达新近发布NVL72.单柜到132kW,这种变化彻底重塑了电力设计的需求。传统的数据中心需要配置大量机柜,而如今的智算中心仅需少量高功率密度机柜即可满足需求,这对供配电系统的灵活性、不确定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资源池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资源池化可以实现高弹性供配电系统,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快速变化的能源需求。在产品架构上,为了提高电源使用率和应对高功率消耗,维谛技术已经在海外采用分布冗余(DR)和后备冗余(RR)先进架构,并努力推动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向这一更加高效、可靠的供配电模式转型,这些新型架构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电能,提升算力,同时降低电力损耗。

  此外,很多产品架构将会发生变化,传统上,国内市场中的大型UPS电源多以600kW为核心规格,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更高功率等级的UPS电源(例如1MW、1.5MW乃至2MW)正逐步成为市场的新宠。随着服务器负载需求的快速变化,UPS电源必须具备更强的超电适应性和过载能力。

  而面对AI服务器普及与能量密度提升的挑战,未来的供配电架构需高效响应,融合管理、部署与维护功能于一体,实现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管理。这一变革将深刻影响电力使用效率的优化、产品融合度的提升,以及系统部署与维护的加速。供配电系统将更加灵活、智能,以满足AI时代对电力供应的苛刻要求。

  我们已经拥有兆瓦规模UPS电源,包括在全球销售的1.2MW的EXL一体化大功率UPS。为顺应市场变化,UPS电源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更好满足国内客户市场的需求,并在计划今年推出1.25MW的模块化UPS Power UPS 9000.同时将在两个月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单机功率高达2MW~2.5MW的UPS电源,将迅速适应并引领未来供配电架构的变革。

  2、应对超特应对挑战

  记者:在AI技术的驱动下,智算中心的电力需求导致机柜功率密度迅速增加,AI负载的超电特性对供电系统建设提出了哪些挑战?

  赵呈涛:AI负载的超电特性*是目前一个尤为棘手且广泛讨论的问题,这一挑战在适用AI服务器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例如我们在东南亚地区数据中心面临的特殊情况,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些关键区别及其影响:

  (1)电网供电不稳定与AI负载动态变化的双重挑战:东南亚地区电网供电的不稳定性,使得数据中心不得不依赖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然而,AI负载的持续动态变化对电压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当电压波动幅度达到130%至150%时,这种剧烈的电压波动不仅考验着柴油发电机的调节能力,容易导致超调现象,从而引发供电不稳。这种不稳定性导致UPS电源系统频繁切换至旁路模式,而显著降低了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增加了数据中心运行的风险。

  (2)对电池储能系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电压波动不仅影响发电和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还间接损害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健康。电池储能系统在应对频繁的电压波动时,不仅加速了电池的老化过程,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因此,数据中心需要更频繁地更换电池组,增加了运维成本和更换周期。长期来看,这对数据中心的整体经济效益构成了不利影响。

  3、创新领航智算集群

  记者:智算中心的显著特点是这种高功率的集群,而电力匹配是关键环节,这个方面维谛技术有什么创新的理念和产品落地?

  赵呈涛:作为数据中心建设领域的领航者,维谛技术始终站在技术前沿,深度洞察行业动态,并融合全球领先设计理念,动态调整产品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我们积极与行业领先的公司开展合作与互动,共同推动数据中心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面对数据中心电力供应领域的一系列显著变革。维谛技术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首先,我们率先推出了交流电力模组与电力模块的APT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还能灵活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与此同时,针对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客户对直流供电的偏好,我们迅速推出了相应的直流电力模组,并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我们还发现部分客户对于交直流混合供电模式的迫切需求,因此研发并推出了交直流一体化电力混合模组。该模组融合了交流与直流供电的双重优势,不仅满足了客户对于灵活、高效供电方式的多样化需求,还凭借其创新设计赢得了设计院的高度认可。

  此外,针对当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面临的电力供应挑战,我们推出了融合电网与电池联合供电的创新方案。通过优化锂电池的配置与占地面积,我们推出了适用于不同功率需求的小母线产品,覆盖范围为6kW到150kW不等。我们的小母线产品已经超越国标限制,实现了高达1000A的电流承载能力,从而能够支持最带高达630kW的供电能力,可以满足当前主流数据中心单柜100kW左右的供电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还将小母线、UPS以及前端设备进行了全面定制化设计,确保供电系统能够完美匹配当前机柜的功率密度要求。

image.png

  4、致力简化高效安全

  记者:针对智算中心的供电系统的建设,如何在空间及系统架构配置等方面,考虑它的经济性,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安全性?

  赵呈涛:我们在与客户沟通交流中发现,在追求高效成本与卓越效率的同时,数据中心的空间优化同样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重点。随着数据中心功率密度的快速提升,电力设备机房与IT机房的面积配比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功率达到约16kW的时候,两者面积已趋近1:1的比例,这对数据中心的整体布局与扩展性构成了挑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研发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技术方案,旨在通过缩短供电路径、优化供配电架构以及提升产品功能密度等措施,有效解决空间占用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致力简化供配电架构,通过融合设计减少多级结构与链路,从而消除不必要的环节,显著降低占地面积。这种结构上的优化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并减少占地面积。

  其次,针对功率密度提升带来的挑战,我们推出了功率密度更高的小型化产品,有效降低了对更大空间的依赖,进一步助力数据中心的空间优化。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了数据中心机房的通风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兼容前进风上出风的理念。通过这一设计,我们可以实现预制一体化产品的背靠背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在海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将数据中心的占地面积降低30%至50%。

  最后,针对电力设备机房面积增大后产生的散热问题,我们推出了将空调内嵌于电力模组之间的解决方案。这一创新设计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精确制冷,不仅大幅提升了制冷效率,还有效缩减了空调系统的占地面积,为数据中心机房腾出了更多空间。

  5、记者:模块化设计在加速AI部署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维谛技术(Vertiv)是如何通过模块化来提高部署效率和灵活性?

  赵呈涛:近年来,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数据中心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大型园区项目中的表现,更是印证了其重要性和价值。模块化设计为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灵活调整及高效运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大型数据中心园区项目中,模块化设计首先体现在规划与设计层面。通过将供配电、制冷、结构及维护等关键要素标准化,我们实现了数据中心园区的模块化建设。这种设计不仅加快了园区的建设速度,还确保了复制与扩展的便捷性,为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现有的产品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例如电力模组APT、空调方面DSE、AHU以及制冷单元等。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还带来了多重优势。首先,模块化设计能够加速数据中心的部署进程,通过即插即用的方式,快速集成电力、制冷等模块,有效提升了建设效率。

  其次,模块化可以快速定制和调整。例如在项目的早期阶段,我们可能部署了一个40kW的UPS电源以满足当时的需求。然而,随着业务扩展或需求增长,需要升级至60kW。

  此外,模块化设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精准匹配实际需求,减少占地空间和成本浪费,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6、储备一体潜能精准管理

  记者:储备一体UPS是目前业内的一个热点话题,维谛技术认为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储备一体UPS?其架构是什么样的?

  赵呈涛:“储备一体”是我们持续坚持的一个创新产品理念,这一理念紧跟全球发展趋势,旨在解决数据中心在储能与备用电源方面的挑战,并开创性地将固定成本转化为盈利潜能。

  传统上,数据中心对于电池的使用相对保守,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储能容量。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意识到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灵活且多功能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因此,“储备一体”UPS应运而生,它不仅保留了UPS作为备用电源的核心功能,更在这一基础上融入了强大的储能能力。

  从UPS电源视角出发,我们的储备一体化UPS不仅保留了UPS的核心可靠性与灵活性,更融入了更多先进功能。其核心亮点在于,一是具有强大的储能与快充能力,可以确保系统在高效率下快速充电,为数据中心提供持久的电力支持。二是智能管理与无缝切换:实现储能与备用电源之间的精准管理与即时切换,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总之,这款储备一体化UPS是一款集高效储能、快速充电与智能管理于一体的革新产品,旨在为用户带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与更强的可靠性。

  我们今年在郑州成功安装了28套“储备一体”UPS电源,其功率范围为1MW~1.2MW,这一实践不仅验证了我们的产品理念和技术实力,更为数据中心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相信,“储备一体”UPS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益。

  储备一体化UPS的架与传统UPS有着显著区别,核心在于引入了独立的DC/DC架构。传统UPS常采用整流器与充电器复用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电效率。而储备一体化UPS的独立DC/DC架构设计,从根本上打破了这一限制,使充电能力显著提升,从15%提升至70%甚至更高,为产品的高性能与灵活性提供了支持。

image.png

  7、探索前沿智算未来

  记者:维谛技术(Vertiv)在AI基础设施领域未来有哪些发展规划和愿景?如何继续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赵呈涛:在AI基础设施的演进中,维谛技术始终走在前沿。我们不仅在制冷领域率先引入了AI优化技术,有效解决了效率方面的问题,还在电力管理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与园区电力调度的复杂性。

  随着国家算力协同战略的推进,我们认识到在大型园区内实现精准的电力调度与产品适配已成为关键挑战。我们预见未来在50MW到200MW规模的数据中心园区中,AI将发挥核心作用,快速响应各楼层算力的波峰波谷变化,实现电力资源的动态调度。这要求UPS系统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支持园区电力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同时,我们也在关注数据中心的弹性和资源池化。在数据中心,多楼层架构设计与电力调度的优化成为新的焦点。我们致力于实现跨楼层、跨房间的电力资源弹性调度,以更好地满足数据中心动态变化的需求。

  在AI基础设施的本质问题上,智能化与灵活性是核心所在。我们推出了360AI智算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了智能电链、智能冷链条、预制链以及服务管理链。我们认识到,AI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单一产品或单元链条,而应贯穿于冷电融合、冷电一体及冷电管理的全过程。

  作为在制冷、电气服务等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厂商,维谛技术将继续在AI领域深入探索,为未来的智算中心和AI中心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解决方案。

image.png

  8、AI运维大有作为

  记者: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维谛技术(Vertiv)开发并推出了哪些智能设备或解决方案?

  赵呈涛:我们在AI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设备供应商,我们还承担了200个大型数据中心的代维工作,因为数据中心运维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机房规模不断扩大、定期巡检任务繁重、数据收集与分析效率低下,以及故障预判的及时性需求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的AI机器人开始实现商用化。很多数据中心已经部署了我们的机器人维护系统,它们可以替代工作人员完成数据收集、采样及故障预判等关键任务。

  展望未来,随着智算中心对运维精度和响应速度要求的不断提升,我们将持续加大在AI机器人数据中心的投入。我们相信,AI机器人将在数据中心运维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记者手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短暂的采访和热烈隆重的研讨会,让我们感受到了维谛技术在智算中心领域以创新理念描绘出一幅幅科技魅力的画面,展现出一幕幕智慧生动的景象。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乘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作为行业的佼佼者,维谛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灵活可扩展和智能管理的产品特点,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推动行业发展。我们期待维谛技术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智算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维谛技术通过自己在前沿的技术上的不断探索和持续发展,为数据中心行业和国家数字经济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供稿:滕雪娇    张雪    采编:杨坤)

免责声明:电力设备市场网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