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用技术实力领跑新能源发电行业

2019-03-21 阅读:0 打印 扫码手机看

  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浮体、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光伏电站解决方案。

  秉持“诚恳务实,严谨开放,成就客户”的核心价值观,公司成立21年来,始终聚焦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自主创造的模式,使得产品多年来一直具备优势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而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同,不断巩固并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1553152820424065.jpg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全景图

  聚焦新能源发电领域

  新能源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在阳光电源成立时,这个产业还是一片“荒地”。但公司创始人曹仁贤坚定认为新能源是未来解决全球能源及环境问题的希望,是国之重器,发展前景广阔。

  对于创业之初的立项选择,理工科出身、电力电子专业的曹仁贤有着冷静的思考和清晰的判断:多晶硅太过专业,电池组件技术投资生产门槛不高,做光伏电站当时国内还没有市场,最终,曹仁贤将目光锁定在了离网逆变器,因为逆变器涉及的微处理器、新能源、功率半导体等技术是自己的优势所在。

  谈起阳光电源初创时的艰难,曹仁贤认为定位非常重要,“定位是一种品类定律,是在细分市场当中走自己专业化的道路。定位准确,也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精准的体现。客户朋友们给我们的定位是技术实力派,我们也是通过技术能力在品牌细分市场获得认可,并逐步走向知名品牌的。”

1553152899459618.jpg

截至2018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已在全球安装超6800万kW的逆变设备

  用技术和可靠性赢得市场

  明晰了企业定位,阳光电源团队狠抓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产品可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工程”中获得了回报。

  西藏地处中国第一级太阳能优势区域,但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缺氧严重、天气寒冷、人口居住分散、藏民电气知识缺乏,这些恶劣的外部环境和地域的居住特点,对光伏电站的主要组成部件带来了挑战,要求设备实用操作性强,出现问题能快捷修复,户用设备要易携带。

  “实践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在2012年送电到乡巡检中发现:不少设备厂商的产品,如控制逆变一体机,其故障率高达75%,很多设备制造商在西藏市场检验过程中被淘汰。而阳光电源的逆变器故障率最低,且能经受住时间与外部环境的考验,截至目前,阳光电源在西藏的这些设备已稳定运行16年。

  得益于此前良好的市场口碑及在此次电站巡检中的优异表现,阳光电源逆变器在西藏地区客户认可度大幅升高,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专业专注忍痛砍掉盈利业务

  那段时间,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启动,为了生存,公司的业务范围逐步延伸到工业、通信等领域,通过生产、销售UPS、应急电源、开关电源等传统电源产品,活了下来,并坚持将赚来的钱大部分投入到光伏逆变器新品的研制工作。

  创立起,阳光电源就将自己定位为新能源公司,如果长久坚持生产这类边缘产品,必然会造成品牌认知度、集中度打折。再加上,当时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外开始大面积应用并网系统,曹仁贤也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他坚信逆变器才是阳光电源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为了集中力量深耕新能源发电领域,2004年开始,公司开始做减法,把所有边缘产品全部砍掉,尽管这些产品当时的效益不错,并开始着手向国外出口逆变器。通过几年的探索,阳光电源的逆变器业务已经做得风生水起。

  依赖补贴、受国家政策影响,这样的特点注定了光伏产业发展的不稳定。2011年,受美国“双反”、欧债危机、欧洲补贴下调等国际大形势影响,光伏行业开始进入低谷,光伏发电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各大厂家库存严重。阳光电源却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自主创造的模式,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产品的优势竞争力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稳健发展,并在这一年完成资本市场融资。

  持续开展业务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21年的光伏逆变技术积淀和全球超过6800万千瓦的光伏应用“大数据”,公司致力于提供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清洁能源转换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依托系统核心装备研制和系统集成设计能力等,为客户提供光伏电站包括开发、设计、建设、交易、智能运维等在内、涵盖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资产运营的智能化和投资回报率。通过“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新能源发电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的转变,推动企业逐步向产业链后端、价值链高端延伸,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开展探索并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

  除此之外,阳光电源还涉及储能系统、风能变流器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业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业务始终都围绕着清洁电力转换技术需求,这是一种强关联的多元化、协同的多元化,阳光电源没有离开可再生能源行业,也没有离开电力电子能源转换的行业。

1553153023910902.jpg

阳光电源利用采煤塌陷区建设的淮南漂浮电站

  不改初衷,誓做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

  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这是阳光电源坚定的发展愿景。为此,阳光电源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时刻不忘技术创新,平均每三个月一次细节微调,每半年对产品进行一次大幅升级,每一年至少推出一款新品,在解决了低电压穿越、零电压穿越、高电压耐受、拉弧检测保护等众多行业里程碑式的问题的同时,也用自己21年的执着坚守和真诚守望,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等支持下,公司组建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可再生能源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研究生“产学研”创新基地,并与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强强联合,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并开展博士后的联合培养工作。

  目前,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电源研发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百兆瓦级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及关键设备研制”等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专利1500多项;多款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主持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

  持续推进运营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全球市场地位

  阳光电源在稳固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管理流程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大力推行成本领先战略,提升产品性价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逆势增长。

  创新引进全球领先的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通过与IBM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的战略管理流程和ERP(SAP)管理流程,优化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力争与全球领先企业同步。

  通过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在国外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全球化的商标品牌等措施,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伏逆变器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不到2%提升至15%,出货量名列全球第一;公司的“SUNGROW”商标也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行了注册保护,品牌内涵和形象得以不断丰富与提升。

1553154707692656.jpg

中国光伏扶贫启蒙项目-安徽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光伏扶贫电站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1年的专注与沉淀,伴随业务规模的大幅增长和市场领导地位的显著增强,阳光电源以不断输送绿色能源驱动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信念,主动肩负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光伏扶贫等,致力于成为让客户、投资者、社区、员工自豪的企业,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精准扶贫方面,阳光电源积极贯彻和推进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积极践行光伏扶贫这一精准扶贫模式,

  截至2017年底,公司的光伏扶贫足迹遍布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广西、河北、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帮扶对象超100000户贫困户、1200个贫困村,总规模达到750MW,优异的项目建设经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非洲国家考察团前来调研学习。另外,截至目前,阳光电源在安徽省宿州埇桥区、萧县、泗县、灵璧、宿松、太湖等多地,累计捐赠5100kW光伏电站,在四川、山西、广西、江西等地捐建580kW光伏电站。公司目前还承担了安徽省金寨县、岳西县、山东省曹县等多地的近1.8万户贫困户、2000多个贫困村共计620MW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任务,为贫困户每年3000元的发电收益保驾护航。

  青少年群体也是公司一直关注的人群,除开放青少年绿色实验室,组织青少年研学活动外,2017年公司还组织捐建了12座校园爱心光伏电站。

  志存高远,让世界洒满阳光

  清洁电力转换是一座桥梁,它的左边是发电本体,右边是电网,阳光电源未来会关注两件事情:一是在清洁电力转换效能上加大研发力度,让它转化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让客户在同样的投资下发电更多;另一个是在电网友好性和互联网智能化方面持续创新,使下一代产品能够更加适应电网需要,更加注重25年寿命期的效能。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成本逐年下降,新能源产业市场规模正在持续快速扩大,光伏及储能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5~10年,阳光电源将努力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逐步实现从新能源发电设备、系统解决方案到智慧能源综合运营服务的跨越式发展,跻身全球一流新能源企业,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为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终极使命拼搏奋斗。


免责声明:电力设备市场网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