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行稳致远——2018年度观察家年会”中,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荣膺“2017-2018年度受尊敬企业”奖项。这是施耐德电气连续第五年获此殊荣,以表彰其以数字化创新助力中国产业升级与转型,以及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颁奖典礼现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不仅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篇布局,也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创新成为新一轮助推力。对此,施耐德电气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的数字化经济进程,一方面,通过物联网连接能源、自动化和软件与分析,以及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融合,实现能源与过程的优化,助力中国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另一方面,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和增长支柱,以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
2018年,施耐德电气正式发布《2018-2020年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影响指数》报告,作为未来三年的转型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框架,用21项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全面的衡量,每个季度都会发布季度成果报告。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施耐德电气综合评分已达到5.25分,提前完成了2018年5分的目标。其中,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施耐德电气41.4%的收入源于新的Green Premium 绿色产品认证项目;全球167个工厂基地实现零填埋,包含中国的19家工厂和3个物流中心;并且,施耐德电气以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领跑者”的发起企业之一 。
此外,可持续发展也定义了施耐德电气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路径。在中国,施耐德电气希望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携手各利益相关方,以生态圈思维共推创新模式,并引入商业智慧形成高效运作机制,共筑“社会责任生态圈”。“碧播职业教育计划”便是施耐德电气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创新实践。在这个项目中,施耐德电气充分利用自身业务所长,搭建职业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桥梁,建立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供最新的实验室设备,覆盖电气技术、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和智能照明;并搭配与其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同步,提供免费的师资培训,以及学校管理层的交流及培训机会,培养有需要的年轻人成为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能源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获得合理的职业发展机会。
目前,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施耐德电气已经与63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设电气技术,智能照明、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提供超过1000个课时的专业课程;为203名教师提供了培训;受益学生超过26,000人。这些年轻人,正在用技术改变人生。这种模式也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等输送了专业技能人才。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发展历程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正在引领住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工业领域的能效管理与自动化的数字化转型。施耐德电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是能源管理(包括中压、低压和关键电源)以及自动化系统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先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融合能源、自动化以及软件的整体能效解决方案。
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厂,施耐德电气中国根植中国三十余载,从最初专注于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到今天发展成为能够为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的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能效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导者。
施耐德电气中国关键数据
· 中国已经成为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 拥有17000多名员工
· 1个位于北京的中国区总部,9个分公司,37个办事处
· 1个客户关爱中心坐席分别位于北京和武汉
· 900多家分销商网络
· 23家工厂
· 8个物流中心
· 3个研发中心
· 1000多名研发工程师
· 1所线上能源大学
· 1600多家本地供应商合作伙伴
辉煌三十一载
1987年,施耐德电气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工厂梅兰日兰,将断路器技术带到中国,取代传统保险丝,使得中国用户的用电安全大为提升,并为断路器标准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90年代初,施耐德电气旗下品牌奇胜率先将开关面板带入中国,结束了中国使用灯绳开关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施耐德电气融入中国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施耐德电气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全面参与了众多中国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设备和服务。近年来,在能效管理领域的不断深耕让施耐德电气在越来越多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性活动中崭露头角。2008年,施耐德电气为北京奥运会43个场馆和辅助设施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获得奥组委与北京供电局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施耐德电气为中国六十周年庆典提供了出色的电力保障。2010上海世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为4个展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并为23个世博会场馆提供了解决方案与服务。2016年,施耐德电气为G20杭州峰会的主会场等多个大会重要场所提供保供电服务。
未来发展重点:持续创新,以数字化推动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转型
2017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面向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提供配电、信息技术、楼宇、机器、工厂、电网六大专业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赋能。EcoStruxure兼具开放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将推动从互联互通的产品到边缘控制,再到应用、分析与服务各个层面的全面创新。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EcoStruxure可以帮助合作伙伴以及最终用户开发可扩展的IT/OT技术融合型解决方案,将运营效率、可持续性、资产性能和员工生产力提升至全新高度。
从新一代EcoStruxure发布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三层架构、楼宇、配电、信息技术、机器、工厂、电网等领域专业技术、开放生态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的数字化生态。截至目前,EcoStruxure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48万个安装现场,得到了超过20000名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正在云端管理着超过160万份资产。

智未来——数字化创新产品开放日”活动现场
践行社会责任 助力可持续发展
施耐德电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并贯穿于创新与业务的方方面面。
地球和社会晴雨表
施耐德电气于2005年在集团内部推出了测量内部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工具——地球和社会晴雨表。该工具通过设定三大类指标(环境与社会类、利润类、人员类),每季度对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以定量评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在2017年第四季度“地球和社会晴雨表”非财政业绩报告中,施耐德电气获得的总分为9.58(总分10分),超出该季度9分的计划目标分数,成绩令人瞩目。
碧播职业教育计划
“碧播职业教育计划”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开展的一项创新型公益项目,旨在探索企业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有需要的年轻人有机会成为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和能源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并获得合理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在中国,自2009年起,碧播计划先后开展了职业教育资助项目(如百年职校战略合作项目)、大学生公益奖学金项目、无电村新能源援助项目和乡村电工培训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施耐德电气希望为中国无电地区的家庭带来光明,为贫困的青少年带来学习和就业的希望。目前,“碧播职业教育计划”已与40余所学校合作,为160余名教师提供了2000多小时的义务培训,受益学生超过15000人。
员工志愿服务计划
2010 年,施耐德电气正式成立志愿者组织,形成了由员工、高校大学生和合作伙伴组成的近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多次走访慰问打工子弟学校、灾区学校及学生家庭、儿童福利院、新疆无电村等。截止2017年底,已有超过8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贡献超过4万小时,直接及间接服务人群超过50万人。
儿童发展项目
施耐德电气长期致力于关爱贫困地区儿童,为儿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多年来,施耐德电气陆续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或资助了儿童早期教育、安全用电培训、图书捐赠等项目,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的儿童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灾难援助
施耐德电气通过灾难援助计划,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和人民提供紧急援助和灾后重建支持。如针对2008年湖南冰灾、四川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地震及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施耐德电气通过捐赠资金和物资以及志愿者走访慰问等方式为受灾地区提供关爱和支持。
大学项目
为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助力电气相关人才的培养及科研创新,施耐德电气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帮助高校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联合实验室,加强施耐德电气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及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改善高校教学质量,开展前沿技术知识交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已经与中国21所大学达成合作,共建了覆盖电力、冶金、石油、楼宇等11个不同行业的联合实验室。每年有近10000名师生在实验室学习或科研,对支持中国人才培养以及鼓励创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展望未来,携手共赢
施耐德电气致力于通过持续创新,帮助中国客户提升能效水平和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在做好负责的企业公民的同时,推动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携手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赋能数字化转型,领跑物联时代,让每一个人随时随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可持续。